改变自己的三首歌

肉壳平时不喜欢在家工作,因为一旦在家工作,就总想配上一杯酒。 然而,肉壳喝酒之后就容易变得多愁善感一些。当然,作为一个酒鬼,我相信前面这句话的主语,换成任何一个人都是合适的……

当人变的多愁善感,任何事情都可能触动人心中最深层的痛点,平时我们极力掩饰的内心弱点,在一刻都可以发泄出来,不需要再埋在心里,有一说一。至今肉壳都记得几年前和小龙哥在香港大围的鸡煲店掉泪的情景。当然,那天我俩都喝多了……

不过,我今天想说的不是喝酒,而是想说说三首歌。当然了,此时此刻的肉壳肯定是因为在家工作,所以喝了酒,然后听到几首歌,触景生情,才想要写这篇文章的……

做过肉壳的车,或者了解肉壳的人,肯定都知道,肉壳喜欢爵士乐,或者oldies。Oldies大概就是老音乐的意思。有几个朋友问过我,为什么会喜欢这些音乐?这三首歌就是终极答案。

Smoke gets in your eyes By The Platters

第一次听这首歌,是在肉壳父亲在国外买的一套CD中听到的,这首歌是第一张盘的第一首歌,当时肉壳有一台松下的CD机,因为当时只有小学4年级,所以也不懂随机播放是什么的,基本都是顺序播放,所以这首歌听的次数最多。渐渐的觉得这些歌越来越好听,简直无法自拔。从此,在音乐鉴赏这条路,肉壳就走歪了……

My way by Paul Anka

随着前面提到的5张CD越听越多,肉壳开始能够记住一些人的名字了,比如Paul Anka,在这5张CD里,Paul Anka于1969年创作的My Way是肉壳最喜欢的歌曲之一,另外加上他写的其他歌曲如Diana,Lonely Boy,Put Your Head on My Shoulder也非常好听,所以肉壳便开始喜欢Paul Anka。从2001年左右开始喜欢他,却一直到2017年才有机会听到他老人家的现场演唱会,也算是了了肉壳的一桩心愿,当然,这是后话了。

In the Mood By Gleen Miller

时间来到了肉壳的初中时代,那个时候,家里刚刚装了ADSL宽带,虽然网速只有512k,但是因为是包月,所以可以无所忌惮的上网了,所以肉壳开始在网络上搜索自己的喜欢个歌曲。只可惜,那时候还没现在这么多在线听音乐的服务,想在国内找到Paul Anka的音乐当然更难了。这个家伙在国内不是很有名,但是在美国和加拿大,稍微上点岁数的人都认识他,记得肉壳后来上外教课的时候,每次提到Paul Anka,老师都觉得眼前一亮。回来说,当时在网上搜索Paul Anka的时候,找到了一个叫Paul Anka的网友,他常年混在一个叫熊猫音乐网的网站。肉壳一下子就沉迷在这个网站了,站长老熊猫常年会在网站更新自己录制的音乐节目,网站下面的论坛里,大家也各种分享这各类爵士乐,轻音乐和英文老歌。肉壳就是在这个网站的熏陶下,开始喜欢并充实自己的爵士乐知识的,而肉壳之所以会开始喜欢上爵士乐,是因为初三的时候听到的Gleen Miller的In the Mood。虽然是纯音乐,但是肉壳就是这样走上了爵士乐的鉴赏道路了……当然后面开始喜欢Frank Sinatra什么的这里就不谈了,虽然对肉壳的影响很大,但是肉壳觉得还是不如这三首歌对肉壳的影响更深远。不过话说回来,听了Frank Sinatra唱的My Way,我还是更喜欢Sinatra的版本,毕竟这首歌就是Paul Anka为Sinatra写的……

今天大概就聊到这里,其实也没别的,就是想谈谈肉壳的音乐品味为啥会比较奇怪而已。而且,肉壳重新读了一下自己这几年的文章,基本都是技术文章(虽然也没几篇)。虽然独立域名博客已经不如以前(10年前)火热,但是喝了酒,多愁善感,自然就想写一点自己的事情。作为一个怀旧的人,现在看几年前的文章还是想要会心一笑的。既然从上学期开始养成规律生活的习惯。所以,再加一条规律其实也是很没有所谓的事情,从现在起,每个学期至少写一篇有关自己生活的文章吧。

为什么我要读这么多年书……

纪念老熊猫-熊光朴老先生

前几天听朋友说,老熊猫去世了,一直到刚刚才想起来,查了一下,老熊猫于2012年5月26日因病逝世。

可能在我博客的读者,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谁是老熊猫,而本人虽与老熊猫素未谋面,但老熊猫可以说是对我个人影响极大的一位老先生。

那是我上初中的时候了,大概也就是03年,或者04年的时候,那个时候,因为经常听父亲从国外购买的5张外国歌曲精选CD而喜欢上了Paul Anka。那个时候,家里刚装上了宽带,除了打游戏,上黄网,剩下的时间就是喜欢在网上搜索Paul Anka的照片和事迹。那个时候英文不大好,所以只能找中文资料,于是,我发现了老熊猫音乐论坛。

那个时候,因为没有听过太多中文流行歌曲,所以对个人的音乐喜好并没有什么过多的定向,只是知道,那5张CD里面的歌曲都很好听,尤其有很多首都是Paul Anka的作品。老熊猫音乐论坛让我找到了很多同好,我爱上了这个网站,因为,每当我跟我同学说起Paul Anka的时候,没有人知道那是什么,而我在这个论坛谈起他,却可以得到很多人的相应。而这个论坛里的人,大多是爵士乐以及轻音乐的爱好者,我爱上了这个论坛。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也知道了,老熊猫就是这个网站的创办人,他曾在80年代留洋美国,收集了大量40年代左右的唱片及资料,在回国的时候,他把这些资料运回国内,并进行整理。为了能够使这些资料方便储存和查询,老熊猫将这些资料录入计算机并创立了老熊猫音乐网。虽然这个网站已经不复存在了,但是这个网站真的让我爱上了爵士乐。从老熊猫的节目里,我知道很多大名鼎鼎的爵士作曲家,Cole Poter,Irving Berlin,也让我知道许多爵士歌手,Frank Sinatra, Bing Crosby,还让我知道了很多大乐队时代的乐队指挥,Glenn Miller,Tommy Dorsey。这些都深深影响了我对于音乐的喜爱。

还记得高中的时候,参加论坛里的一个活动,活动的主题就是介绍爵士乐相关的人和事,我由于时间比较宽裕,参加积极性非常之高,还受到了大家的好评,最后获得了活动的一等奖——老熊猫的签名CD一张,里面是老熊猫制作的一期节目。封面还有老熊猫的照片和签名。这张CD现在还躺在我的书柜上,只不过上了大学之后没有再听过了。但是我对于爵士乐的爱,却更加深刻了。

老熊猫签名

这张图就是老熊猫先生在给我的礼物签名……转眼已经是06年的事情了……

可以说,没有老熊猫,就没有喜爱爵士乐的我。我怀念老熊猫,谢谢您对我无形的教导,我怀念老熊猫……

纪念熊光朴老先生(1935.05.01~2012.05.26)

更换邮箱地址

实在是太懒了,随便一拖,又是一个月没写过东西了……

新的一年开始了,在新的一年,肉壳要做的第一件改变就是更换自己使用多年的gmail地址为me@colinzhang.com……目的就是为了耍帅……

从几天起,所有给原gmail邮箱发邮件的朋友,都会收到一份邮箱更改通知。目前只有简体中文版,未来再添加英文和繁体中文版吧。不过估计会因为懒,拖一段时间……

新年了,祝大家新年快乐……刚看了一下草稿箱,有几篇文章还没有编辑完,近期就写一个Github在Eclipse下的简易使用指南吧……

另外,这段时间,我还申请了一个Github账号,欢迎大家follow……

https://github.com/Rokeer

关于Apple ID转区的两个小问题

首先,如果你的苹果设备越狱了,而且觉得应用本来就不应该花钱购买的话,麻烦你关掉这个页面,因为我可能会说一些中伤你们的话,所以最好还是不要看为好,省得你心里不舒服,骂起来了的话,我心里也不舒服……

大家都知道,苹果的App Store中的应用在中国大陆区的应用相比较其他国家会少了很多,而且音乐啥的也不能购买,如果你觉得音乐也不应该花钱购买的话,麻烦你关掉这个页面,因为我可能会说一些中伤你们的话,所以最好还是不要看为好,省得你心里不舒服,骂起来了的话,我心里也不舒服……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的解决方法就是开两个Apple ID,一个美国区一个中国区,然后切换使用。不过这种办法对于懒人并且有一些强迫症的肉壳来说实在是有点心里不舒服。所以前段时间决定把Apple ID转来香港区,因为无论是音乐、应用,都还是挺全的了。

不过在转区的时候,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大陆区当时账号充值的余额没有花完,必须花完了才能转区,但是操蛋的苹果,如果不用信用卡的话,充值只能选择50,100,200,300。说实话,对于苹果里那些有零有整的应用价格,很难完全把这些充值花完,可是操蛋的苹果又不给退款,所以只能在最后剩下几块钱的时候,绑定信用卡,然后再买个应用,用信用卡支付剩余的钱。然后就可以安心转区了。

转来香港区,第一时间就是买了GTA III的十周年纪念版,然后给iPad mini装了几个以前用的应用,但是在查阅异构项目中,会遇到一个很奇怪的问题,就是,无法找到在大陆区已经购买的并在香港区重新购买的应用。今天就此问题,问了一下苹果的客服,得到的答案,以我的理解是这样的:1,如果在其他地区购买的应用,如果已经安装在设备中,转区后不能直接升级。2,如果在转后地区重新下载该应用,则可以升级该应用。3,只要原地区该应用还在继续上架,则在新地区可以免费下载该应用,无需重新购买。

所以,如果大家想转区,就尽情的转吧,就是转完之后,安装之前安装过的应用需要点功夫罢了,不过,那又怎样?

感谢高老师

为什么要感谢高老师?不知道啊……反正练老师说要就要吧。该写期记了••••••也是练老师提醒我要做的,真不自觉。